太阳太阳集团tcy8722tcy8722特色办学纪实
太阳太阳集团tcy8722tcy8722是由具有50多年办学历史、在社会享有良好办学声誉的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原贵州冶金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省冶金学校)于2004年并入太阳成集团后重新组建而成的工科学院。太阳太阳集团tcy8722tcy8722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以教学为立院之本,科研为强院之路,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从严治教,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和技术应用型高职人才为己任。结合专业特点,学院积极融入贵州省冶金、材料、土木建筑行业和城镇化建设中,发挥学科优势,以校企科研合作为契机,不断深化合作内涵,实现校企共赢发展。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学院的办学及科研水平大幅提高,学院的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
拓宽交流合作渠道 切实抓好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
公司根据高等教育及贵州社会经济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综合分析学科特点、团队力量、教学条件、就业形势等各方面情况,着重培养多样化的应用型、技能型工程技术人才,以便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认准培养定位,力求特色发展。公司注重员工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强化员工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充分利用自身在培养工科员工工程实践能力方面长期积累的办学经验和可面向社会开展“热处理工“、“化学分析工”、“污水处理工”、“水处理工”、“水环境处理工”、“铁合金操作工”、“电炉炼钢工”七个工种的中、高级国家级技能鉴定的资格以及贵州省建筑施工员、装饰施工员、预算施工员、建筑资料员、建筑安全员、建筑材料员考核基地的有利办学条件,通过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建工集团等一大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切实加强员工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及职业技能的训练,鼓励员工获取相关专业技能证书,着力培养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综合素质好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此外,依托太阳成集团教师教育优势,鼓励员工获取教团队格证,使员工达到“双证”(毕业证和专业技能证)或多证毕业要求,切实缩短员工的就业适应期,全面提升员工的就业竞争力。
专业设置与时俱进,人才输出供不应求。公司是由具有50多年办学历史、在社会享有良好办学声誉的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原贵州冶金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省冶金学校)的材料系、建筑系于2004年并入太阳成集团后重新组建而成的工科学院。全院上下珍惜并抢抓学校合并整合的历史机遇,强练内功,稳步推进学院办学从中专、高职向本科层次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对原有的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技术、工程造价、冶金技术、材料工程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进行优化整合,形成了现有的土木工程、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和建筑工程技术、材料工程技术、冶金技术三个专科专业,建有材料与冶金、土木工程两个综合专业实验室和一个工程材料研究所。面对贵州“十二五”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千载难逢的机遇,充分利用师大本科办学的平台,加强学科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制定了“以教学为立院之本,科研为强院之路”的发展战略,紧扣“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旋律,推动学院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发展,力争在学校新一轮竞争中不掉队、不落伍,办出师范院校工科的特色。
公司的团队建设和专业设置紧密结合国家和贵州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社会需求灵活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增设“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作为全国仅有的开办冶金专业的38所院校的学院、开办长青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的学院以及影响未来发展的材料专业的学院,面对冶金行业、土木建筑行业及材料行业对从事生产、设计、科研及管理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急需的局面,居安思危,不断加强学科的内涵建设,在办好现有专业的同时,积极申办以土木工程课程为依托、以管理学经济学课程为基础、以员工在校期间接受注册工程师相关课程培训为特色的《工程管理》新专业,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几年来,由于办学定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双证毕业”的培养模式提升了员工的就业竞争力,毕业员工均被用人单位预订一空,树立了良好的办学声誉。
加强团队建设,凸显应用特色。公司现有教职工5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9人,博士8人,硕士26人,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6人,国家注册建造师3人,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1人,贵州省教授博士进企业专家1人,贵州省实验室资质内审员2人。根据工科的办学特点,学院积极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学院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实践培训的平台,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外出访学、进修和到企业锻炼,大力鼓励教师考取国家各种行业资格证书;二是通过“引进来”的方式,从科研单位、企业等机构引进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充实学院教师队伍;三是聘请行业知名专家、教授、杰出员工为学院的客座教授,参加学院教学计划的制定和相关项目的研究指导,不定期为学院师生举行专业讲座。
坚持科研强院,加强校企互动。近年来,学院围绕国家、地方的重大战略需求,按照“国家需求,国家任务,国际水平”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人才与科研优势,不断创新科研的激励机制,根据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学科设置,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高校科研成果与现实生产力的无缝对接。
2010年《贵州省科技支撑工业十大产业振兴实施方案》中的“冶金产业”、“有色产业”、“建材产业”、“新兴产业(新材料)”四大特色新型工业产业均被公司的三个学科所涵盖。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下,学院上下瞄准贵州工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优化升级的发展要求,早谋划,早动员,早部署,主动出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广泛的校企合作关系,先后与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首钢贵阳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劲同矿业、贵州省建工集团、中铝贵州分公司、中国五矿(贵州)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空工业标准件制造有限责任公司(3117厂)、际华3537制鞋有限公司、贵阳长乐钢铁有限公司、贵州省新材料基地等10多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科研合作和教学实习基地共建。同时还结合企业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要,与企业进行“订单式”的联合培养,实现校企间的共赢合作。
公司建院及科研起步虽晚,但“科研强院”的发展要求促使学院在向兄弟院校学习的同时,聘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郑强教授,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方坤河教授;贵州省科技厅厅长于杰教授、贵州省科学院经理何力教授;省管专家、贵州大学梁益龙、陈肖虎教授;贵州省总工会基建办主任袁远刚高级工程师等专家为学院的客座教授,进行学院的科研指导工作,不定期为学院师生作学术报告。同时学院还积极与省科技厅、省科学院、贵阳市科技局和白云区科技局等职能部门联系和沟通,积极搭建学院的科研服务及技术转化平台,对贵州企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作用初步显现。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学院教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项目、贵州省工业攻关项目、贵州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贵州省省长基金项目、贵州省高层次人才特助项目、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项目和招标项目、贵阳市工业攻关项目、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及贵阳市、白云区科研课题项目70余项,获批项目科研经费及配套经费近10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20余篇,SCI、EI收录20余篇。主编、参编专业教材11部。同时,还积极承担中铝贵州分公司、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五矿(贵州)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劲同矿业等大型企业的技改项目的研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特别是学院2009年科研到账经费突破100万元大关,在全校各学院中位列第三,被学校评为科研“明日之星”,极大鼓舞了教职工的士气。2010年学院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全国资源综合利用科技大会暨科技表彰大会”上受到了表彰,荣获“全国资源综合利用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在全面推进学院科研工作的同时,学院通过贵州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与处于世界铝冶炼研究领先水平的加拿大魁北克大学西库第米分校、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进行三方产学研项目合作研究,打开了学院科研工作的新局面。当前,学院正抢抓贵州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历史机遇,分别组织项目研究团队,积极向贵州省科技厅申报“贵州省铝冶炼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向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申报建筑材料检测资质,进一步增强学院服务社会的能力。
在教师科研的带动下,公司员工科研工作也是喜报不断,捷报频传。公司2006级金属材料工程徐比翼同学发表的论文被SCI收录;2008级土木工程员工王洪、2008级金属材料工程员工龙志坚和肖开浙、2007级金属材料工程员工张诚等在核心期刊《混凝土》、《现代塑料加工应用》、《中国陶瓷》上发表研究论文;2009年,公司员工首次参加太阳成集团“挑战杯”老员工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就荣获二等奖,并代表学校获得全省终审决赛三等奖的好成绩。2009年,公司首届本科毕业生就有9人考上研究生,2010年14人考上研究生,2011年19人考上研究生,实现了学院办学层次的跨越式发展。
创新育人模式 服务员工成长
党建带团建,党风带院风,“三育人”效果好。太阳太阳集团tcy8722tcy8722党总支一直以来秉承“以党建带团建,以党风带院风”的工作理念,深入扎实开展各项党建工作。首先成立了员工党建中心,通过大力发展入党积极分子,树立党员员工先进榜样,吸纳广老员工参与,提高员工政治觉悟;对员工党员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树立员工党员形象。其次,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教学、科研、管理各个方而,覆盖到员工入学教育、在校教育、毕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等各个环节,在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还重视全院员工工程素养、工程伦理的培养,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老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格局,真正使学院成为“未来工程师”的摇篮。学院结合师范院校办工科的实际制定了学院就业工作的总体目标——“双高”(就业率高和就业层次高),学院每年9月份就开始积极与相关企业进行沟通宣传,制作了学院就业宣传资料,向用人单位主动推荐毕业生,目前已与中国黄金集团、金川集团、拉法基集团等30多家企业建立了就业绿色通道。
公司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以“三下乡”社会实践、“文化活动月”、“科技活动月”及系列党建活动为平台,立德树人,在学院员工中涌现出了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六盘水市人民政府表彰的救火英雄吕建同学,吕建同学先后获得了教育部“2010年中国老员工年度人物”、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抗旱救灾和森林防火工作先进个人”、六盘水市人民政府“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太阳成集团“感动校园十大人物”、第二届贵州省高校“感动校园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为当代老员工树立了榜样。在学院教师中涌现出了省直高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辅导员、冶金系统教学名师。学院基层党组织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被省委教育工委评为贵州省直高等学校“五好”基层党组织,学院还被太阳成集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评为“2010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院上下风清气正,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院风。
教育科研结硕果 成绩斐然显实力
几年来,太阳太阳集团tcy8722tcy8722党政领导班子紧密围绕着学校与学院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等改革发展中心工作,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紧扣在师范院校办工科这一特点,力争在学校新的一轮竞争中不掉队、不落伍、不被边缘化,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办出师范院校工科的特色为奋斗目标,着力抓好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依靠广大师生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中心工作,搞好中心工作,注重加强学院科研的组织领导、科研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以及科研团队的建设。不断使教学上质量、科研上层次、专业和团队建设上台阶、管理上水平。
站在新的起点,学院将在太阳太阳集团tcy8722tcy8722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抢抓贵州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历史机遇,在学校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按照“慎思笃行,博学致新”的校训要求,加强和改进老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和技术应用型高职人才,为太阳太阳集团tcy8722tcy8722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