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愚公 科技财神
——追记河北农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
(来源:光明日报)
这是怎样的人生旅程?58载年华,35个春秋每年都有200多天奔波在太行山的沟壑坡坎,以至闭着眼睛嗅一下空气,就能准确说出到了太行山脉的哪一处区域。
这是怎样的人格魅力?一位大学教授的去世,引来29万人的烛光,9000万人的关注。河北省平山县、内丘县等地数万山村百姓自设灵堂,把他的骨灰安放在太行山的最高处。
铸就如此人生的,是被人称为“太行愚公”“科技财神”“农民教授”的河北农大博士生导师李保国。2016年4月10日凌晨,李保国因心脏病突发,不幸去世,年仅58岁。
“太行愚公”:“我是农民的儿子,见不得老百姓穷”
1981年2月26日,李保国从河北林业专科学校(后并入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留校任教。同年3月6日,他响应学校号召走进太行山,来到河北省邢台县前南峪村,投身到小流域立体开发项目中。这里的山地土层薄,不涵水,年年种树不见树,人均收入不足50元。
“我是农民的儿子,见不得老百姓穷。”李保国立志要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寻找破解之道。起早贪黑,跑遍山上的沟沟坎坎后,李保国和课题组摸透了山地的脾性,提出用爆破整地的方法聚土截流,让植被成为有“本”之木。
凭借李保国研发的太行山低山片麻岩区“聚续”生态农业工程技术,前南峪土厚了、水多了,树木栽植成活率从原来的10%一跃达到90%。如今的前南峪,8000亩荒山秃岭变成“太行山最绿的地方”,森林覆盖率90.7%,植被覆盖率94.6%,获得联合国“全球生态五百佳”提名,人均收入达10600元。
“科技财神”:“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
继前南峪之后,内丘岗底村、平山葫芦峪、临城凤凰岭……35年来,李保国直接帮扶村庄40多个,技术示范推广总面积上千万亩,使山区增收35.3亿元。
1999年,河北绿岭果业公司董事长高胜福承包了河北临城县凤凰岭3500亩干旱丘陵岗地,栽植核桃树苗后出现大面积死亡的情况。李保国受邀赶来,通过采样发现,表层是乱石滩,乱石滩不存水,下面是礓石层,礓石强碱性,凤凰岭根本种不活树。
李保国制订了“挖走鹅卵石、打破礓石层、开沟建立保水层”的治理规划,并引进19个核桃优良品种和11个山核桃品种,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嫁接组培实验。经过5年不懈努力,成功选育出新核桃品种——绿岭核桃,所推行的“绿岭薄皮核桃矮化密植栽培技术”被认定为国内首创。
在科技研究的选题上,李保国曾说:“脱贫为科研出题,科研为脱贫解难。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
就这样,李保国这位“科技财神”在太行山脉开辟了一个又一个战场,先后取得研究成果28项。其中薄皮核桃栽培技术仅在邢台市就推广60万亩,年产值超过20亿元,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之路。
“农民教授”:“把我变成了农民,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了‘我’”
李保国细心揣摩农民的心理和语言,用他们听得进、听得懂的语言,使其快速接受和掌握新技术。
赞皇县寺峪村的上千亩苹果园,产量一直上不去。请了一位专家讲了一天,名词、术语一大堆,村民听得晕头转向直抓头皮。村民们慕名请来李保国,他只教了两样:一种是“结果枝”,一种是“不结果枝”,半个小时讲完,乡亲们说:“原来这么简单。”35年来,李保国推广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绿色核桃栽培等36项标准化林业技术,举办了培训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
内丘县岗底村村民韩振江就是李保国农民员工中的一位。韩振江说:“李老师每次来村里指导技术,都是在果园里手把手地教,教一次不会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从来没有不耐烦过。”现在韩振江一家人种植了700多棵苹果树,2015年纯收入20余万元。
去年冬天,李保国主持召开了首届岗底果农专家论坛,11位农民登台演讲。结束后,他高兴地对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说:“这辈子最过瘾的是干了两件事:一是把我变成了农民,二是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了‘我’。”
短评:时代需要李保国这样的专家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它的深度。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人生尽管短暂,但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犹如太行山上一棵松,深深扎根在了这块土地上。
前不久,习近平同志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勇立潮头、引领创新,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品格。天下为公、担当道义,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情怀。李保国就是一位有品格有情怀的知识分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更多有品格有情怀的知识分子。广大知识分子要有心系群众、服务社会的政治品质,树立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的拼搏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以李保国为榜样,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把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在脚上,交出最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